Search

過去我讀書時候,北體的老師就告訴我們,念體育的孩子通常家境生活不是那麼好(不一定指社經地位,有可能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過去我讀書時候,北體的老師就告訴我們,念體育的孩子通常家境生活不是那麼好(不一定指社經地位,有可能是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...etc.,),所以在痛苦忍受度上,確實較能吃苦,某些項目上就是要吃苦耐勞,忍人所不能忍,才可能出類拔萃。
老師這樣說是想要鼓勵我們,不要覺得自己訓練辛苦,這世界上還有比你更認真的人,為理想奮鬥著。

拳擊~就是這門道理。你想要打到人,你就要學被打,每出一拳躲一拳是無氧動作,每靠近對手一步是有氧動作,拳擊是介於有氧與無氧的運動模式,也是我們學體育教育時所理解「最累的運動」項目之一。別忘了,還要被忍受「打」這件事。

當我閱讀後女拳手黃筱雯故事,我想到是,他原生家庭不盡完美,但是他努力往上,不怕痛苦,不怕困難,為自己夢想承受一切,好不簡單。

可能大家只討論金牌吧,
但是,拳擊這面獎牌,我們要衷心感謝她的教練, 把他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帶在身邊,讓他成為拳手,一戰成名(這正是台灣許多教練的縮影,付出不求回報,當體育界的老園丁)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「李武男理事長」,那是我時代就已經很支持拳擊的老前輩,自己出錢出力讓許多拳擊孩子來台北求學時沒地方住,可以住在他那邊(我也去住過一兩晚),因為這樣,一有時間,大家就可以在他的場所訓練,精進自己拳術。

其實,我們社會還是有很多溫馨的地方,如果沒有這些教練、老前輩幫忙,我想許多運動不會普及,不被看見。

拳擊這面獎牌,太感人,他的故事,很多,很多。

筱雯 請繼續加油,繼續在拳場上發光,朝向世界冠軍。
謝謝教練,謝謝李武男前輩付出,讓我們看到我們拳擊手在奧運場上奪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